迷霧中探索新世界:Web3概念的社會建構

gateio

OK欧意交易所

全球排名前三的数字货币衍生品交易平台,新用户注册可拆数字货币盲盒,最高60000元,100%有奖哦

点击注册 进入官网

作者:劉肖凡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助理教授、Eurybia首席科學家

比特幣:新世界的雛形

2008年至2009年,比特幣作為一種網路原生貨幣誕生,為一系列未來技術革新奠定了基礎。在當時的脈絡中,比特幣是對傳統金融寡頭體系的反抗,試圖描繪出一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社會。它所秉持的去中心化理念,深刻反映了密碼龐克(Cypherpunk)文化的核心精神,即透過加密技術保護個人隱私,並賦予個人經濟自主權。然而,最初這些理念主要在少數技術菁英的小圈子中傳播。

中本聰「退隱」變精神領袖

2011年,這個領域發生了標誌性事件──比特幣白皮書的作者中本聰從網路上徹底消失。這位本就匿名的創始人因此被塑造成了一個神秘的英雄,成為超越具體個人的、自由與去中心化精神的象徵。中本聰的「隱退」不僅讓比特幣的概念顯得更加純粹,也使得他本人成為近乎宗教領袖般的存在。

加密貨幣:風口、泡沫與污名

自2010年比特幣價值逐漸被市場發現以來,一系列建構於相同技術框架上的其他加密貨幣相繼誕生,如2011年推出的萊特幣(Litecoin)。不過,加密貨幣早期應用場景頗為尷尬,它們常用於非法交易支付,例如在暗網市場中流通,似乎代表了一個「灰色地帶」。

名詞背後站著利益團體

隨著時間推移,加密貨幣與市場泡沫的連結愈加緊密。 2015年,以太幣(Ethereum)系統上線,大大降低了創造加密貨幣的成本,同時也催生了一個充滿投機的泡沫市場。 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第一次大規模崩盤。 2021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質化代幣(NFT)浪潮席捲市場,再次掀起了投資狂潮,卻在2022年又一次崩盤。隨著全球監管機構的關注與介入,加密貨幣面對日益嚴峻的合規壓力,進一步加劇了其市場污名化。

區塊鏈的誕生與意義的重構

許多人認為「區塊鏈」與比特幣幾乎同時出現,甚至更早,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Google Trends數據,Blockchain這個詞直到2012年至2013年才開始被用來描述比特幣背後的分散式系統技術【圖】。這名詞後來在內地翻譯為「區塊鏈」。區塊鏈這個詞的出現作為一種符號建構策略,賦予了一個技術堆疊以新的象徵意義。從此,科技被從市場投機的標籤中剝離出來,塑造了一個中立性和普適性的形象:「信任機器」。科技公司們從而出師有名地在金融、供應鏈、醫療、政府資料管理等更廣泛的領域中推動市場。當然,市場是否真正採納了這項技術,並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

迷霧中探索新世界:Web3概念的社會建構

元宇宙與Web3:產業的自我救贖

加密貨幣產業對於自身的被污名化也並非不自知。業界早就開始嘗試用新的術語為自己重新尋找定位。兩個最有影響力的名詞:元宇宙和Web3,都是舊詞新用的代表。

元宇宙的概念源自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是指與現實世界平行、一個擁有娛樂和經濟體系的虛擬世界。加密貨幣產業借用這個概念來表達在網路世界中重造經濟系統的願景。好景不長,傳統科技業也迅速發現了這個詞的魅力。當Facebook改名為Meta時,元宇宙的敘事被徹底改寫,變成了一個與VR、AR緊密相關的數位世界願景。這個過程展現了話語操控背後的角力:科技巨頭大敗新貴。

當Facebook改名為Meta時,「元宇宙」的敘事被徹底改寫,過程展現了話語操控背後的角力,是科技巨頭大敗新貴。

Web3則由Gavin Wood在2014年提出,用來表達由加密貨幣驅動的、有使用者主權的網路理想(也許你也聽過著名的「read, write, own」)。然而,這個概念長期處於邊緣狀態,直到2021年才被重新發現,並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這兩個字的身上我們需要看到:技術和產業的命名其實是一個社會建構的過程。每個字的背後都站著一個利益群體,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透過各種方式向社會施加影響力。

本地市場:政策驅動的創新之路

如今,全世界由加密貨幣衍生出來的名詞術語數不勝數,每個國家地區也都有自己更流行的用法。香港政府希望打造全球數位經濟的樞紐、透過具體的應用情境和監管架構打造一個穩定的市場,以維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在香港使用最多的字詞應屬Virtual Asset(虛擬資產)、Tokenized Asset(代幣化資產)、Real World Asset(真實世界資產)和Web 3.0。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試圖使用中性的詞彙與加密貨幣的投機、泡沫形象切割開來,希望藉此重塑市場的信任與敘事。

概念創新不一定是技術革新

我在這裡無意贅述每個名詞背後的微妙區別、利益群體,以及他們的陰謀陽謀。不過要提醒的是:它們中的一些反映了加密貨幣產業對合法性的追求,有些顯示了技術敘事在傳統金融產業中的接納,還有一些的動機並不完全明了。

結語: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如我們所見,從比特幣到區塊鏈,從加密貨幣到Web3和代幣化資產市場,每個新概念的誕生背後都有其社會建構的邏輯。概念的創新不一定是技術的革新,可能只是不同利益團體為了因應市場變化、吸引使用者和資本而進行的話語重塑。概念的更替也並非風險的消弭,它們在帶來新希望的同時,也將風險隱藏在新的迷宮裡。無論名詞如何變化,我們都要清楚地認識到人性不會變化。

金融市場,無論傳統或新興,都是暗潮湧動的地方──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老師傅。

上一篇 2024-12-06
下一篇 2024-12-06

相关推荐